6000年前“愤怒的小鸟”告诉你原始人有多浪漫

2021-05-08 04:08:02

红炫通网

那是1957年的一天,家住陕西省华县太平庄的老殷和往常一样下田犁地。

突然,只听“哐当”一声,犁好像撞到了个什么硬硬的东西——

老殷他把土扒开一看,好家伙,一个 长得像鸡像鸟又像鹰的陶器!还挺完整的,捡回家当个鸡食盆吧。

但就是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“饲料盆”,在后来摇身一变,列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七大镇馆之宝:

陶 鹰 鼎

这还不算什么,陶鹰鼎随后被已故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钦点为北京“申奥大使”到瑞士展出,还被列入《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目录》,和它一起的还有司母戊鼎、曾侯乙编钟……

你可能会奇怪,一个“鸡食盆”凭什么能跻身国宝的队伍? (我家的猫粮盆狗脸盆还有机会吗?)

就凭他凶?他萌?他一身肌肉?

当然不是!

陶鹰鼎之所以能成为“国宝中的国宝”,那也是凭真本事上位的。

根据当时发现陶鹰鼎的农民老殷提供的线索,考古队在陶鹰鼎出土的地方,发掘出了一座墓葬。

墓的主人是一个30~40岁的成年女性,同时出土的还有十多件骨匕、数件石圭、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……属于距今5300年左右的仰韶时期。

虽然仰韶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你在初中历史书上学过的半坡文化,其实就属于仰韶。它们都属于新石器时代 (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) 。

从仰韶这里开始,大家种地干活,过上了所谓“定居”的生活。

不仅如此,原始先人们还学会了制造陶器,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用石头进行生产劳动。

▲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文化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

有人说,仰韶文化是画画最好看的文化之一。

仰韶文化的彩陶不但是 最早被发现的,同时也是时代最先、制作最多、最精的,所以仰韶文化也俗称为彩陶文化。

《陶瓷》刘良佑 著

但就是在已经发现的如此丰富精美的仰韶文化陶器中,以鸟类造型的陶器,目前也只有陶鹰鼎这么一件。

比起又凶又萌的第一印象,陶鹰鼎这独一件的造型那是大有来头。

除了我们熟悉的名字“陶鹰鼎”,他还有个小名就叫黑陶鸮鼎。

黑陶好理解,鸮呢则是我们古代对猫头鹰这一类鸟的统称。

这类鸟有个共同点,有着超强的夜视能力,加上那尖锐的鸟嘴,是一等一的捕猎好手,尤其擅长抓老鼠。

这样的功能放在仰韶文化,那可是个香饽饽。

我们前面就有说道,仰韶文化主要以农耕为主。除了虫害,就是鼠害会危害到农作物的种植生产,进而影响大伙的生活。

超强的捕猎能力,外加带有威慑力的体型和勾喙,让原始先人们开始对鸮产生了敬畏和崇拜。

他们直接模仿起鸮鸟的造型,用陶土制作鸮面罐或鸮壶储存粮食,就跟我们在地里插个稻草人是一样的道理。

▲ 鸮面陶器盖

人们开始在“创作”甚至是“设计”陶罐的同时加入鸮的装饰元素,其实也是希望它能够保证收成,求得神明保佑;把它当做护身符,用来辟邪护身,甚至是用它的这种威慑力,来震慑其他部落。

只是对鸮鸟的图腾崇拜,还不足以完全体现陶鹰鼎的价值。

陶鹰鼎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远古陶器中最特别的代表,是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存在,关键还在四个字——造型冲动。

我们小时候都玩过泥巴,捏小狗小猫,捏花花草草,房子城堡……

玩泥巴其实是我们处于幼年时期的造型冲动,通过玩泥巴来满足和实现我们想象中的世界。

甚至在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里,女娲都是用泥土仿照自己,抟土造人,最后创造出了人类世界。

近几年来,学者们发现,还处于蒙昧阶段的原始人心理其实跟小朋友的心理是差不多的。

他们的图腾崇拜就跟小朋友今天害怕动物,或者模仿动物是非常相似的。我怕什么,我就找更强大的什么去崇拜。

于是,你会发现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,也会刻意装饰上一些带有象征意义的图腾。

▲ 彩陶缸绘鹳鱼石斧纹 仰韶文化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

但陶鹰鼎却和所有其他同时期的陶器都不一样。

别人顶多就是在陶器表面画一些纹饰, 陶鹰鼎直接改变了陶器的造型。

它直接以一个完全三维立体的造型出现在我们面前。

▲ 陶鹰鼎 截自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

它体态丰腴,肌肉健硕;它的两颗眼珠子瞪得又大又圆;它的嘴巴又弯又尖;盯久了,你甚至会有一丝丝后背发凉……

▲ 陶鹰鼎 图片源自网络

你再看它的下半身,支撑着这身“腱子肉”的两只大腿非常有力量感,即使是尾巴也力量十足,形成“三足鼎立”之势。

▲ 陶鹰鼎萌萌哒的脚丫 图片源自网络

陶鹰鼎的出现,大概就像是我们第一次戴着3D眼镜坐在电影院,看着屏幕里的一个个事物在身边“活起来”一样。

从平面纹饰到立体造型,当原始先民不再只是追求实用功能,而是对美有了新的要求——

人类在审美的层面上就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。

▲ 陶鹰鼎 截自《如果国宝 会说话》

而且,你可别看这造型好像很容易,不就是捏橡皮泥吗?我也会!

几年前的年会,我们曾以“国宝很有戏”为主题。 团队 小伙伴少炫为了准备道具,就手捏过一个迷你版的“ 陶鹰鼎 ”。

▲ 原谅几年前的渣像素...

作为一个有着7年专业训练的美术生,他直呼——“太难了!”

真正操作起来,怎么让两只脚外加尾巴能形成“三足鼎立”之势,撑起它的上半身?要怎么把陶鹰鼎那种很犀利的眼神,还有尖锐的勾喙捏出来……

虽然最后迷你版“陶鹰鼎”也算完成了,但年会一结束就因为“惨不忍睹”被收进了柜子。

▲ 拍完照立马又被收进柜子

你很难想象,就是在距今6000多年前,有这么一群原始人。

他们什么都没有。 没有精巧的雕塑工具,也没有多高级的审美趣味,就是这么用一双手把脚下的泥土,融合了水,用火烧制成陶器。

▲ 舞蹈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

或者是画上他们心目中漂亮的纹饰和带有美好愿景的图腾,或者是努力把自己心目中关于“鸮”的精气神,用手一点点地陶塑出来……

一切是那么地简陋,却又是那么地真诚。

▲ 陶鹰鼎在国博 图片源自 网络

关于陶鹰鼎的用处,暂时还没有定论。有人觉得它是盛放食物的生活器具,也有人认为它是祭祀用的礼器,众说纷纭。

但在陶鹰鼎神气的造型面前,它是干什么用的,或许没那么重要。

在那个本该蒙昧的时代里,它是我们祖先对美好生活和装饰艺术的所有追求。

今天如果你想要看到陶鹰鼎的真身,要去到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
负一楼的“古代中国”展厅,在一进门“远古时期”最显眼的地方,陶鹰鼎享受着独立展柜和射灯打光,迎接来往人们的注视。

▲ 陶鹰鼎在国博 图片源自网络

人们经过他,偶尔会停下来凑近看看,瞄一眼旁边的介绍卡片,或者拍张照片留作纪念,然后又匆匆离去。

如果你愿意 去了解它的价值,它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,它又是怎么颠沛流离地来到我们面前……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遇见。

当吃饱穿暖不再是问题,人类迎来的是关于美的觉醒。

你看见的,将会是远古人类在6000年前留下的所有浪漫。

*部分图片源于网络

**参考资料

《鸮形器研究》饶胜

《陶的嬗变与礼器的整合》杨晓

《仰韶文化兴盛时期的葬仪》张弛

《戴向明:陶鹰鼎,不只是像鹰这么简单》文博在线

《陶瓷》刘良佑 著

刘越 著名陶瓷专家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关于我们

万全新媒体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体育健康、房产家居、国际资讯、生活百科、热点新闻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
版权信息

万全新媒体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,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!